第(2/3)页 老马戴上老花镜,仔细查看图纸:"这个送料机构改得好!不用人工一个一个放了。" "关键是这台多工位冲床,"陈樾重点讲解,"把原来的单冲头改成六冲头,一次完成六道工序,效率提高五倍不止。" 年轻技术员小李提出疑问:"陈总工,这么复杂的机构,咱们能加工出来吗?" "用模块化设计,"陈�昊早有准备,翻开另一张图纸,"分成六个独立单元,每个车间负责一部分,最后组装调试。" 最让大伙儿称奇的是陈樾设计的"土法自动化"方案——用脚踏板驱动送料机构,用重力滑道连接各工序,甚至用自行车链条传动...既提高了效率,又不需要额外动力。 "妙啊!"老马拍案叫绝,"这些改装材料厂里都能找到,不用额外申请!" 方案确定后,兵工厂立刻行动起来。赵厂长特批将仓库里闲置的几台旧设备调给子弹车间改造用,各车间也抽调精干力量支援。 陈樾亲自带队,日夜守在车间指导改装。3月17日,第一台多工位冲床试运行成功,子弹底火座的生产效率直接翻了六倍! "神了!"操作工小张兴奋地大喊,"以前一天干不完的活,现在两小时就搞定!" 但接下来的弹壳拉伸工序遇到了麻烦。新设计的连续拉伸机总是卡料,试了十几次都不成功。陈樾蹲在机器旁观察了半天,突然灵机一动: "把模具角度改小5度,再加个润滑毛刷!" 工人们按他说的改装后,机器立刻顺畅运转起来。铜质弹壳像流水一样从出口涌出,看得众人目瞪口呆。 3月19日,最大的难关——弹头装配工序取得突破。陈樾借鉴了传统制秤的"定量装填"原理,设计出一套简易自动装药机,精度居然比原来的手工装填还要高。 "陈总工,您这是把老祖宗的智慧都用上了啊!"老马看着平稳运行的装药机,佩服得五体投地。 3月20日清晨,改造后的子弹生产线全线联调。从铜板冲压到弹壳拉伸,从装药到弹头装配,最后到成品检验,整个流程一气呵成。工人们站在各自岗位,像等待检阅的士兵一样紧张。 "开机!"随着陈樾一声令下,生产线缓缓启动。铜板被送入第一道工序,经过十几台设备的加工,最终变成黄澄澄的子弹,源源不断地从末端输送带滑出。 "成功了!"不知谁先喊了出来,紧接着整个车间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。工人们互相拥抱,有的老师傅甚至激动得热泪盈眶。 统计员小刘拿着计数器,手抖得几乎按不准按钮:"我的老天爷...一小时就出了五千发!" 当天下午,赵厂长带着各部门负责人来验收。看着如流水般涌出的子弹,所有人都震惊得说不出话来。老马捧着刚下线的子弹,声音哽咽:"厂长,咱们现在日产十万发不是梦了!"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