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这位央视的记者,嘴角顿时露出了一抹的微笑, 随后笑着说道, “沈校长您好,我是央视记者陈芸,我想代表我们国内的广大音乐人们请教您,如何才能保证基础牢固的同时,还能够更快地提升自己。” “您也知道,如今在音乐上,不论是流行音乐,亦或者是古典音乐,我们国内的同龄人,和国外的同龄人都有着不小的差距,但其实这些年,我们不论是硬件,还是软件上,已经无限接近国外的教学环境了。” 沈彧闻言皱了皱眉, 他也没有想到,这个叫做陈芸的小记者, 看上去温温柔柔的,竟然直接提出来了一个王炸问题。 他低头沉思了一会儿,这才说出了我们国家音乐教学的最大的一个弊病。 沈彧看向陈芸,叹了口气道, “你倒是给我出了一个难题,但既然你都这么问了,那我也就直说了。” 沈彧他顿了顿,咽了口水之后继续开口, 仅仅是第一句话,就让周围的那些记者们脸色剧变。 “我认为,我们国家对音乐的教学这方面,有着本质性的错误。” 此话一出, 全场皆惊! 不少人的心中顿时一凉, 他们确实是没有想到,沈彧回答这个问题的第一句,就是对国内音乐教育的抨击。 这些话,沈彧这个音乐巨匠敢说, 她们都有些不敢听啊。 不过沈彧既然已经开口了,那就不会停下来,他继续说道, “对于孩子们来说,学习音乐的时候,要注重基础乐理知识,这是毋庸置疑的,也是重中之重的,没有任何的问题。” “但是,只这样机械的学习乐理知识,是不行的,还需要培养孩子们的创作能力,我所了解到的,我们国家的音乐教育,就是机械的按照曲谱一点不差的练习,每天练习好些个小时。” “我认为这样的方式,根本就培养不出真正的音乐大师,只能够培养出一个个成熟的演奏音乐的机器。” “少年郎的心气中,应该装满了天马行空,应该意气风发,应该有自己的音乐,而不是被冗杂的这些规则,锁住了他们的心气,外国在这方面,做的比我们国家要好一些。” 沈彧说完之后,再次扭开手中的矿泉水瓶, 将剩余的这小半瓶水,再次一饮而尽。 第(3/3)页